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KB5067036:一場讓電腦也「精神分裂」的更新鬧劇!

 


讓我們熱烈歡迎微軟(Microsoft)的最新力作: Windows 11 版本 25H2 和 24H2 KB5067036 更新!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某種高階加密貨幣或未來戰鬥機型號,但實際上,它只是 Windows 11 的一個可選預覽補丁。每次當你以為電腦生活已經夠驚心動魄時,微軟總能丟出一個更新包,告訴你:「孩子,你還是太天真了!」


一、關機?不,是「重新開始」的哲學思辨

在這個 KB5067036 更新發佈之前,Windows 11 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小脾氣」:當你點擊那個充滿希望的「更新並關機」(Update and Shut Down)按鈕時,你的電腦會用一種叛逆的眼神看著你,然後——重新啟動

這簡直是一場存在主義的哲學思辨:**關機(Shutdown)到底是生命的終結,還是為了重新啟動(Restart)**的華麗序曲?對那些急著趕火車、趕飛機、或是單純想睡覺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笑話。

想像一下:深夜 11 點,你終於做完報告,點擊「更新並關機」,然後去洗漱。15 分鐘後回來,螢幕亮著,電腦正在歡快地跑著進度條,彷彿在說:「驚喜嗎?我還沒準備好和你說再見呢!」你是不是瞬間有種想把電腦從窗戶丟出去的衝動?

微軟終於「大發慈悲」地表示,這個 KB5067036 更新修復了這個「關機變重啟」的頑皮 Bug。謝天謝地!我們終於可以相信自己點擊的按鈕字面上的意思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電腦說的話,要打個問號;微軟說的話,要打兩個問號!


二、任務管理器的「複製人」危機!👾

然而,當你還在為「終於能關機」的幸福感而感動落淚時,KB5067036 又悄悄埋下了一顆新的地雷——任務管理器(Task Manager)的複製人危機

任務管理器,那個電腦世界裡的「警察局長」,負責管理所有應用程式的生殺大權。通常,當你不想讓它當警察了,點擊右上角的「X」按鈕,它就會乖乖退出。但在這次更新中,事情變得…有趣了。

Reddit 上的用戶們哀嚎遍野,他們發現,當你試圖用「X」關閉任務管理器時,它並沒有消失,反而像一個有著「無限生命」Buff 的反派,在後台悄悄複製出另一個自己!你關一次,它多一個分身。你再關一次,它又多一個。

這是什麼?這是電腦版的《駭客任務》嗎?還是任務管理器在進行一場自我繁殖的行為藝術?

很快,你的 CPU 和記憶體就會被這群「任務管理器複製人」耗盡。你的電腦開始喘氣、發燒、風扇狂轉,彷彿在說:「救命啊!我被自己人淹沒了!」

更幽默的是,微軟官方的更新日誌在提到任務管理器時,說的是「修復了某些應用程序與其進程分組在一起的問題」,字裡行間洋溢著一股「我們把它修好了!」的驕傲。但現實卻是:他們修好了一個小水管,卻讓整座水壩崩塌了!


三、色彩的叛變與其他古怪小插曲 🎨

除了這兩個主線任務外,KB5067036 還有一些充滿戲劇性的小插曲:

  1. 影片與遊戲的「意外變紅」: 有些用戶報告,安裝更新後,他們的影片和遊戲畫面可能會「意外變紅」。這可能是電腦在暗示你:「嘿,生活需要一點熱情!來看點血腥愛情故事吧!」或是單純的顯示卡在罷工抗議:「給我放個長假,不然我就把世界變成一片紅海!」

  2. 檔案總管的「癱瘓」: 檔案總管(File Explorer),我們探索電腦世界的入口。它有時候會因為調用上下文選單後就「無響應」,也就是說,它跟你玩起了沉默是金的遊戲。你點擊、再點擊,它就是不理你,彷彿在說:「我在冥想,別吵我。」


結語:幽默的電腦人生 🤣

總而言之,KB5067036 更新就像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喜劇。它告訴我們,使用電腦,特別是 Windows,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禪宗般的耐心和強大的幽默感

你以為你掌控了你的電腦?錯!你的電腦有它自己的想法!

面對這些 Bug,我們除了苦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學會了新的「關閉任務管理器」咒語:taskkill /im taskmgr.exe /f (在命令提示字元中輸入)。我們也學會了,當電腦說要「關機」時,最好站在旁邊看著它,直到它真的斷氣。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更新 KB5067036,恭喜你,你避開了一場小小的數位災難。如果你已經更新了,別灰心,至少你的生活多了一些可以跟朋友吐槽的「電腦鬼故事」!

這就是科技的魔力:永遠在修復舊問題的同時,創造出更新、更奇葩的新問題。讓我們為微軟這種永不停止「創新」的精神,鼓掌!👏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WSUS重大漏洞, CVE-2025-59287 Metrics CVSS:3.1 9.8 / 8.8


🚨 CVE-2025-59287 漏洞分析

項目詳情
漏洞名稱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 (WSUS) 遠端程式碼執行 (RCE) 漏洞
漏洞類型遠端程式碼執行 (RCE),透過不安全的反序列化機制觸發。
危害程度極高。攻擊者無需身份驗證,即可向 WSUS 服務發送特製請求,並以 SYSTEM 權限 執行任意程式碼,從而完全控制受影響的伺服器。
利用狀態概念驗證 (PoC) 程式碼已公開,並有報告指出此漏洞已遭實際利用 (in-the-wild)
影響範圍所有啟用 WSUS Server Role 的 Windows Server 版本。此功能預設是關閉的。

🛡️ 修復與緩解措施

微軟已發布了緊急的頻外 (Out-of-Band, OOB) 安全更新來修復此漏洞。您應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1. 立即安裝修補程式 (首選)

請為您環境中啟用 WSUS 的 Windows Server 版本安裝對應的 OOB 更新。這些更新是累積性的,並修復了此 RCE 漏洞。

影響的 Windows Server 版本推薦的 OOB 更新編號 (部分範例)
Windows Server 2022KB5070884
Windows Server 2019KB5070883
Windows Server 2016KB5070882
Windows Server 2012 R2KB5070881


提示:
由於這是累積更新,在安裝後通常需要重新啟動系統

2. 暫時緩解措施 (若無法立即修補)

如果無法立即安裝補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暫時阻斷攻擊向量:

  • 🧱 封鎖埠口: 在主機防火牆上,阻擋 8530 和 8531 埠 的所有入站流量。

  • 🗑️ 停用 WSUS 角色: 移除 WSUS Server Role。請注意,這將導致網路內端點停止從本地伺服器接收更新。

重要提醒: 這些緩解措施僅為權宜之計,您仍應盡快排程安裝正式的修補程式以永久解決此安全風險。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chatgpt atlas 帶來那些新功能,對其它家瀏覽器有什麼影響?

 

幽默開場:從「蝶噴管」到「AI 管家」

各位,準備好摟口袋、拿出手機、打開電腦瀏覽器時,同時有位 AI 默默在後面補咖啡、洗鞋墊了嗎?這個場景在 ChatGPT Atlas 出現後,可能真的變成現實。沒錯,這不是你今天早上看到的科幻電影,是由 OpenAI 在 2025 年 10 月 21 日推出的新產品。

好的,讓我們先裝上安全帶(或滑鼠墊?),用一篇幽默的文章來聊聊:Atlas 帶來了哪些新功能,以及它對其它瀏覽器(像是 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會有什麼影響。


一、Atlas 新功能:AI 不只插件,是真正內建瀏覽器

  1. 每一分頁內建 ChatGPT
    傳統瀏覽器:你打開 Chrome 或 Edge,再開 ChatGPT 分頁…然後:
    「欸,忘了複製貼上」→「再來一次」→「喔出錯了」
    在 Atlas 裡,每一個分頁,就可以跟 ChatGPT 對話。根據報導:「每一個新標籤都能變成 ChatGPT 的對話視窗」。
    所以現在你看 YouTube 教學,旁邊就可以問:「我這段影片講什麼?幫我做筆記」——彷彿有個貼身助教隨時監看你。

  2. 情境感知 (Context-Aware)
    以往你瀏覽網頁,要自己把內容貼進對話框。「這篇文章說了…」
    Atlas 則:看到你開了什麼網頁、哪個標籤在後面(你授權的情況下)就能理解你在做什麼,並給予相關協助。
    比方說:你瀏覽工作履歷、打開 Google 表單,在旁邊就能問:「幫我把這段內容變專業一點」——AI 馬上編輯,而你不用離開當前頁面。

  3. 內建撰寫與編輯輔助
    喜歡用 ChatGPT 幫你改信件、寫報告嗎?在 Atlas,它就在那裡:
    你在頁面上高亮文字 → 右鍵 →「幫我改」→完成。
    再也不用複製貼上、切換分頁。這對我這種「Word、Excel、PowerPoint玩很熟」但常常在文章中途卡住想改稿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4. 瀏覽器記憶 (Browser Memories)
    是的,你沒看錯,瀏覽器也會「記憶」——當然是你授權的情況下。
    這功能讓 Atlas 把你過往瀏覽過的頁面、做的任務、留下的痕跡,變成 ChatGPT 的上下文參考。
    比如你上週看了幾個面試職缺,現在就可以問:「幫我整理那幾個職缺的產業趨勢」——AI 直接接上。
    當然,你也可以關掉這記憶功能,或刪掉記錄,隱私自己掌控。代理模式 (Agent Mode)

  5. 最豪華功能:付費用戶(Plus、Pro、Business)可開啓 Agent 模式,讓 ChatGPT 不只是「回覆你」而是「替你操作」。例如:研究、比價、訂酒店、查機票、做任務流程。
    簡單來說:你只要說「幫我查下下週去東京的廉航機票+住宿」→AI 幫你打開分頁、搜價格、整理成表。你走去泡咖啡,回來就有成果。

  6. 基於 Chromium 引擎
    雖然是新瀏覽器,但它不是「從零寫」的,而是基於 Chromium(即 Chrome 、Edge 、Opera 等用的底層)打造。
    因此對於擴充功能、跨平台、穩定性等,有一定基礎。但也代表它其實在與 Chrome 「用相似底子」競爭。


二、對其他瀏覽器的影響:挑戰還是合作?表面平靜其實浪濤洶湧

既然 Atlas 功能這麼「升級版」,其他瀏覽器還能做什麼?有點像在學校出現超級補習老師,你當老師的角色就得變。以下幾點是我要用幽默方式來說:

  1. 傳統「只是瀏覽器」的時代恐怕要結束了
    以前 Chrome 、Firefox、Edge 的角色就像「交通工具」:你打開、搜尋、切換分頁、下載。
    現在 Atlas 讓瀏覽器變成「助理 + 工具組合」,不只是載你到目的地,還幫你買票、幫你查地圖、幫你整理行程。
    這對其他瀏覽器來說,就是要嘛跳進這場變革,要嘛慢慢變成「只會載你去網頁」的老式座駕。

  2. 記憶功能與上下文理解變成核心競爭力
    其他瀏覽器如果只能「記住你打開過什麼分頁/書籤」,那在 Atlas 面前顯得有點…像舊式紙筆。
    Atlas 用「瀏覽記憶」+「情境理解」來升級使用者體驗。這會推動:其他瀏覽器必須提升AI整合、上下文體驗,否則會被當成「僅能瀏覽」的工具。
    雖然有人批評這樣可能「削弱網頁的開放性」——例如 Anil Dash 指出它可能讓瀏覽流程變得較封閉或依賴 AI 指令。

  3. 搜尋功能+行動代理功能成為必備項
    以前大家去搜尋資訊,用的是傳統搜尋引擎(Google Search/Bing Search)。現在 Atlas 讓「即時摘要」+「操作任務」變成標配。
    其他瀏覽器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其內建 AI/代理 功能,或與其他 AI 平台整合。否則就像車子沒有空調/自動駕駛,在未來看起來會落伍。

  4. 生態系統與擴充功能的壓力更大
    多年來 Chrome /Edge /Firefox 勝在擴充功能豐富、使用者基礎龐大。 Atlas 雖新,但有 OpenAI +ChatGPT 這支強大軍團。
    這意味著:其他瀏覽器要麼專注於擴充功能深耕(讓你自由自訂瀏覽器體驗),要麼加速 AI整合。若雙方都落後,可能被使用者「換乘」到 Atlas。
    對我們這種常常玩 電腦、改造房間、整理工具列的人來說,可能會面臨一個選擇:繼續用舊工具,還是升級成「有個超級助理在旁邊」。

  5. 隱私與資料控制成為焦點
    因為 Atlas 內建記憶功能、代理模式、深度整合,你可能會問:「我的資料誰看?是否被用來訓練 AI?」
    OpenAI 表示:使用者可選擇關閉記憶、刪除歷史、且預設狀態下不會把你的瀏覽內容用於模型訓練。
    但這也讓其他瀏覽器面臨壓力:如果沒有提供清楚、容易控制的隱私機制,使用者可能轉向 Atlas。這在台灣地區、對於你這種熟悉 AD 、NAS、網路設備設定的人來說,特別重要。你可能會要求:好瀏覽器+好助理+好隱私=我選。


三、為什麼你,作為「電腦維修+房間改造控」,應該關注這件事

好,特別對你這樣:會幫朋友修電腦、熟悉硬體裝修、有房間改造興趣、且用 AD 、NAS、Nutanix 這些設定,你可能會問:「這跟我有什麼關係?瀏覽器換個版面就好了嗎?」答案是:絕對有關係,而且可能比你修機還刺激。

  • 當你在搜尋「Palo Alto 防火牆設定範例」或「Aruba 324 無線網路最佳化」時,若瀏覽器有內建助理,你可以直接問:「幫我把這篇文章重點整理成10點清單」——省下複製貼上。

  • 當你改造房間、查找家具、量尺寸、對比價格時,代理模式能幫你:查找、比價、列出表格。你只要坐回椅子,Astlas 幫你搞定。

  • 當你處理 AD、NAS、Nutanix 環境設定,可能要查多篇技術文件、多個設定頁面。情境感知讓助理知道你「正在做什麼」,幫你整合相關文件、產生摘要、節省時間。

  • 在隱私/網路安全這塊,你若比較敏感,則 Atlas 讓你有更多「控制權」:你決定是否讓瀏覽器記憶、是否要關閉記憶、哪些網站不允許助理看。其他瀏覽器若沒有做好這點,對你而言就可能是一個風險。


四、結語:瀏覽器升級,舊時代還真的要說再見了

總結來說: ChatGPT Atlas 並非只是「在瀏覽器裡多了一個 ChatGPT 分頁」,而是真正地重新定義「瀏覽器」這件事。它不只是讓你「看網頁」,而是「與 Web 互動」、也讓 Web 「主動協助你」。

對其他瀏覽器來說,這是一場競賽,不是單純功能加加減減,而是整體定位的變革:從「你用我」到「我懂你、幫你」。

對你這樣的技術控來說,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當你下次在電腦上開 Chrome /Firefox 時,你可能會問自己:「我還用只能載網頁的瀏覽器嗎?還是用一個會幫我做事情的助理?」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 Atlas 在推出之初也有評論指出其搜尋結果有點限制(例如只顯示 10 個連結)並且某些功能還得改善。
但這種「功能起點」的推出,已經意味著瀏覽器的下一步。

所以,裝好你的滑鼠墊,預備好讓瀏覽器幫你改信件、查設定、比價格、整行程。至於 Chrome /Firefox /Edge … 他們現在要不是加速變身、要不就可能慢慢被留在「舊工具箱」。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KB5066791:Windows 10 22H2 的最後一個更新!時代的終曲,Window 10也想退休了?

 


各位還在用 Windows 10 的朋友,請舉手。
再請問一下,你是不是每次更新都會心裡想:「拜託這次不要藍畫面」、「更新完不要變慢」、「為什麼更新要重開三次?」

現在,請收起那顆不安的心——因為這次微軟終於說:「這是最後一個了!」
沒錯,KB5066791,正式成為 Windows 10 22H2 的最後一支舞,微軟在背景音樂〈再見螢幕藍〉的旋律中,準備關上這十年旅程的視窗(Window)。


🧓 十年陪你風雨無阻,終於要退休了

Windows 10 自 2015 年問世以來,經歷過的比許多人還精彩。
它見證了「Edge 出生又被改頭換面」、「Cortana 登場又被請出門」,還挺過了無數次更新災難,從強迫自動重開到驚喜藍屏,一路陪你成長(或崩潰)。

微軟原本當初信誓旦旦說:「Windows 10 會是最後一個 Windows!」
結果沒幾年,就蹦出一個 Windows 11,還笑笑說:「我們只是換個界面,不算背叛。」
如今,KB5066791 一出,彷彿宣告:「真的沒了,Windows 10 要退休了,這次不騙你。」


⚙️ KB5066791 到底在修什麼?

如果你滿懷期待想看更新內容,打開微軟公告頁,你會發現——內容就跟「早餐店說明書」一樣樸實無華。

官方說明只有幾行字:「This update includes miscellaneous security improvements to internal OS functionality.」
翻譯成人話就是:「修了一些我們不想說的小東西,但你還是要裝。」

沒有新功能、沒有新介面,連個彩蛋都沒有。這就像老師最後一次點名,嘴裡唸著「到」,心裡卻想:「好啦,我真的畢業了。」


💾 更新完,你可能不會有感覺

安裝 KB5066791 之後,整個系統表面上幾乎沒變。
沒有全新的設計、沒有炫目的動畫,桌面圖示還是你熟悉的那個藍色視窗,只是靜靜地提醒你:「朋友,我們的時代快結束了。」

有人戲稱這是「Windows 10 的臨終關懷更新」。
微軟幫它打了最後一劑安全針,確保它不會在退休前感染病毒。
就像阿公要出國養老前,醫生再幫他打個流感疫苗:「沒事啦,保個平安。」


😢 微軟的溫柔告別:「我們沒分手,只是升級」

Windows 10 的支援期限正式到 2025 年 10 月 14 日
換句話說,還有不到一年,它就會被官方「停止維護」。
到時候不再有安全更新,不再有修補程式,就像老房子不再有水電工願意修。

微軟在公告中也不忘加上一句關懷語:「我們鼓勵使用者升級到 Windows 11,以獲得最佳體驗。」
但問題是——不是每台電腦都能升級。

那些 CPU 太老、TPM 模組缺席的筆電,看到升級提示就像看到前任的新婚照片:
「我知道該祝福,但我真的升不上去啊。」


💻 使用者的反應:更新完就當紀念品

在 Reddit、PTT 上,不少網友留言:

  • 「安裝完 KB5066791,我的電腦感覺更資深了。」

  • 「這是 Windows 10 的畢業典禮嗎?要不要發個數位畢業證書?」

  • 「我更新完就立刻 Ghost 備份起來,以後要懷舊就還原這一版。」

有人甚至做了個桌布,上面寫著:

「R.I.P Windows 10 (2015–2025)」
「一代經典,不容刪除」


🎩 微軟的小算盤:讓你自願升級

雖然微軟嘴上說「你可以繼續用」,但實際上卻不斷在用小手段催促你升級。
例如:

  • 更新提示不定期出現:「你的裝置可以享受更安全、更現代的體驗!」

  • Windows 11 預覽影片自動播放:「看看全新開始功能表!」

  • 一不小心就按錯按鈕:「是的,我願意升級」

這就像微軟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別害怕改變,Windows 11 會更懂你。」
但實際上你只想回一句:「我只想我的印表機還能用。」


🧠 結語:告別不是結束,而是重灌

KB5066791 不只是個更新,它象徵一段歷史即將劃下句點。
Windows 10 陪我們從疫情時代到 AI 時代,從 Zoom 會議到 Teams 罵人,從 SSD 普及到 ChatGPT 問世。
它也許笨拙、有時會藍屏、偶爾鬧脾氣,但它熟悉、穩定、而且「能用」。

當未來你在 Windows 11 或 12 上回憶起它,或許會說:
「那時候更新還要重開三次,但至少我知道它還在努力。」

所以,讓我們向 Windows 10 說聲:
「謝謝你,老朋友。KB5066791 是你的最後一程,但我們會懷念你的藍天白窗。」



更新完畢後版本如下: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Windows 11 24H2+25H2 KB5070773緊急更新

 各位電腦前線的勇士、滑鼠鍵盤雙神的鐵桿粉們,你們準備好了嗎?今天我們來聊一則「更新界」的大逃殺:Windows 11 KB5070773(簡稱 KB5070773)——一個看似正常但其實暗藏內力的「緊急更新包」,搞得大家既想安裝又怕翻船。拿好爆米花,我們幽默帽戴好,上場吧!


1. 起源:當鍵盤滑鼠被晾在一旁

前陣子,Windows 11 KB5066835 強勢登場,照理說是「我來修漏洞」的正義使者, 可惜卻意外釋出了「滑鼠鍵盤在 WinRE 變啞巴」的新BUG。也就是說:當你電腦出事、需要跳進 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WinRE)救援時——鍵盤按不動、滑鼠動不了。 
這個問題簡直神展開:你還沒插 USB 滑鼠的電源?不,是鍵盤+滑鼠在 WinRE 被「冷凍三秒」——你看螢幕、你試滑、你傻眼:系統說:來救我吧!但你救不了。
為此,微軟不得不緊急佈置跳票申請:KB5070773 出場! 


2. 什麼是這個 KB5070773?為什麼叫「緊急」?

一般來說,微軟的更新都是按月出——Patch Tuesday 準時報到。但這次是「突襲式」場外更新(Out-of-Band update,簡稱 OOB)——意思是:喂,我們平常更新還好,但這次危機到不能等,就先來跑一波。 
它適用於兩大版本:Windows 11, version 24H2 跟 Windows 11, version 25H2。
在更新說明裡,明確寫道:

«… USB devices, such as keyboards and mice, do not function in the 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 (WinRE). »
也就是說:平時你在桌面,鍵盤滑鼠正常;但一旦跳進修復模式,齁——成了「沉默二人組」。為此,微軟放大絕:快快安裝這個更新,以免你未來真的需要修電腦時,鍵盤滑鼠一起落跑。
此外,這個更新還「偷偷」夾帶了 AI 元件的升級(雖然普通使用者可能沒那麼在意)——更新說明裡羅列了 Image Search、Content Extraction、Semantic Analysis 等 AI 模塊版本。
哦對了,下載量也不小:約 3.9 GB 左右,表示這次不僅修 BUG,還帶點「豪華套餐」feel。 


3. 有哪些重點改進?(簡直像救援包)

  • 修復了在 WinRE 中,USB 鍵盤與滑鼠完全無法使用的問題。這是最核心、最具「不能用時就懂」的重要修正。

  • 綜合性品質改善 + 安全更新,包含之前月度更新中的修正。換句話說,安裝它也不像只貼一塊膏藥,而是全面整理。

  • 更新了系統的服務堆疊(Servicing Stack Update, SSU),為未來的更新流程打底,避免像這次一樣「搞個大逃殺」。


4. 為什麼說這次更新值得幽默吐槽?

因為這場「鍵盤滑鼠變沉默模式」的災難,實在有點像:你在家看電影,突然電影卡在結局,還拿著遙控器但沒按鈕反應。你滿腦子:「我按了!我真的按了!」但螢幕告訴你:「我知道你按了,但我就不動。」

這情境就像:

  • 鍵盤滑鼠:我還在這裡,你別忘了我。

  • 系統:抱歉,我就是不認你。

  • 使用者:……我怎麼按都沒反應?

更妙的是,這麼基本的「按鍵滑鼠不能用」居然出現在「救援環境」中——平常桌面沒事,出了事就裝聾。這就好像:當你真的需要救援時,救護車開到門口卻沒輪胎。幹嘛!

而微軟的回應也很誠懇——「我們知道了,來補救包」。這場災難加上救援行動,簡直像 IT 部門的黑色喜劇:Bug 來了、大家愣住、工程師急得像雞母抱蛋、更新跳出來「快裝」。

再加上 Reddit 上的反應:

“They probably do AI code checks. No real testing takes place.” 
一針見血地吐槽:連「鍵盤滑鼠」都敢忽略,實在令人懷疑測試流程了。


5. 我應該立刻安裝嗎?──答案:是的,但也別像開盲盒

簡單講:如果你使用 Windows 11 24H2 或 25H2,那麼安裝 KB5070773 幾乎是「建議動作」。為什麼?因為如果你將來遇到需要用 WinRE 修復系統的情況,沒有這更新可能會讓你變「手動無用」——鍵盤滑鼠都不理你。
但同時,咱也建議你先備份資料、確保手頭有恢復方案。畢竟:雖然這更新是為了解BUG來,但更新總是有風險——系統環境千變萬化,有時更新也可能帶來新意外(儘管這次暫時沒大案曝出)。
安裝前做幾件事:

  • 確認電腦當前版本為 24H2 或 25H2(OS Build 26100.x 或 26200.x)

  • 檢查系統已經裝好之前的重要更新(保持系統整體乾淨)

  • 備份好個人資料+建立還原點(萬一更新後卡了,你還有備案)

  • 安裝後重啟系統,確認鍵盤滑鼠在 WinRE 模式下有無反應(不是常用,但可以試試「進入WinRE → 故障排除」看看)


6. 小結:為何這更新像「英雄出場」但也像「鬧劇收場」

總結來說,KB5070773 是那種「我們知道你傷得很慘,我來貼創可貼」級別的更新。它拯救了 WinRE 裡被忽視的鍵盤滑鼠,讓那些平時不被注意的救援機制重新動起來。這點值得稱讚。
但另一方面,這次的「鍵盤滑鼠被凍住」事件本身也讓人哭笑不得:為什麼一款號稱多年司機的系統,在救援模式時竟然忘記「鍵盤滑鼠」這兩個最基本部件?這實在給了我們 IT 世界一劑幽默藥水。
所以,當你下一次在安裝這更新時,不妨心中輕笑一下:「哦,這次終於輪到鍵盤滑鼠出場救我了」,同時也記得:更新後,別忘記給它一個「鍵盤滑鼠測試覺醒」的小任務。畢竟,這只是電腦世界裡,鍵盤滑鼠請假一天,救援模式掉鏈子的故事之一。

ChatGPT出世,維基百科的未來危機:

 



當AI開始「幫你寫」百科全書!

你可能不知道,當ChatGPT誕生的那一刻,全球最焦慮的,不是補習班老師、不是學生、甚至不是作家——而是維基百科編輯員

畢竟,維基百科本來就是人類自發協作的奇蹟,每天有上萬人自願上網吵架——啊不,是「討論詞條該怎麼寫」。而現在,一個AI出現,不但能用三秒產生條目、五秒產生引用,還能邏輯清楚、語氣客觀(至少假裝客觀),讓人類編輯頓時懷疑人生:

「我花三小時查資料,他三秒就寫完?!」


🧠 一、維基百科進入「ChatGPT時代」

在ChatGPT的加持下,未來的維基百科條目可能會變得……「太完美」。
例如你搜尋「恐龍」,它會自動跳出:

「恐龍(拉丁文:Dinosauria),曾為中生代陸地上之霸主,滅絕原因至今爭論不休,目前熱門理論包括隕石撞擊、火山爆發、或者——太忙自拍沒注意天空亮光。」

你以為這是維基百科新文風?
不,其實這是ChatGPT「覺得這樣比較可讀」。
畢竟AI懂SEO、懂流量、懂幽默,它知道你不想看三頁學術語,它想讓你笑著學知識。

結果未來的維基百科就變成:「學霸+脫口秀」的奇妙混種。


🧩 二、AI開始搶工作,維基人類編輯要轉職?

想像一下,維基百科的志工社群開會:

主持人:「今天我們要審核‘貓為什麼會呼嚕’這條新內容。」
編輯A:「我昨天半夜爬文寫了五千字。」
編輯B:「我剛請ChatGPT寫了同一條,還自動幫我標了來源。」
編輯A(沉默五秒):「那……我現在是多餘的嗎?」

從此以後,維基百科編輯員開始轉型——
有人變成「AI校對師」,負責糾正ChatGPT的幻想症;
有人成為「資料真實性審核員」,每天在網海裡打假;
還有人索性放棄抵抗,創立了新站:「AI維基」——主打全自動更新,內容比人類版快十倍,但錯十倍也沒人敢吭聲。


🦾 三、維基百科 x ChatGPT:強強聯手還是世紀對決?

目前最可能的劇本有兩種:

1️⃣ 聯盟版——維基百科 × ChatGPT 合體!

未來維基條目會這樣出現:

「由ChatGPT生成,並經維基百科志工審核。」
像是AI寫初稿,人類負責潤稿。
結果維基百科從「開放編輯」變成「AI先寫,人類後罵」的流程。

而最神奇的,是它可以「全球即時更新」。
美股一跌,維基上「2025年金融市場」條目三秒鐘就刷新。
某位政治人物講錯話,條目立刻多出「爭議事件」一節。
新聞編輯看了都想哭:「你這速度,我們怎麼活?」

2️⃣ 對決版——AI維基 vs 人類維基!

當AI自己學會抓資料、寫條目、甚至自我引用,人類維基百科就陷入了哲學級恐慌:

「請問AI自己寫的百科,還算『人類知識』嗎?」

於是兩個版本出現:

  • 維基百科(人類編輯,內容嚴謹但更新慢)

  • 維基AIpedia(AI生成,內容爆多但真假混雜)

最後人們發現:「人類版適合寫歷史,AI版適合預測未來」。
例如:「2027年諾貝爾物理獎將頒給……(AI正在生成)」
——結果AI還預測錯,笑點比真相多。


🧭 四、AI維基的新「社群規範」

未來維基百科的討論頁面可能長這樣:

人類編輯:請提供來源。
ChatGPT:我的資料來自10萬篇文章的綜合分析。
人類編輯:是哪10萬篇?
ChatGPT:我忘了,但我感覺它們都很可靠。
人類編輯:……這不是我學生交報告時的藉口嗎?

於是新規定誕生:

  • 不准AI引用自己生成的內容(否則變成AI無限循環)

  • 不准AI幫自己按讚(這很像政治操作)

  • 所有AI生成的內容都要有「真實性評級」,像食安標章那樣——
    A級:極可靠
    B級:可能混雜推測
    C級:AI在亂掰但句子很順


🪄 五、維基百科的未來形態:知識的「即時流動」

最終的理想狀況,是ChatGPT讓維基百科進化成「知識的即時流」。
不再是靜態條目,而是一個會呼吸、會學習的智慧體。

例如你搜尋「AI發展史」,它會根據時間自動更新:

  • 2020:GPT-3問世,掀起文字AI浪潮

  • 2025:GPT-5出現,人類進入「AI陪聊黃金時代」

  • 2026:人類學會假裝沒在用AI寫報告

它甚至能依使用者調性變化語氣:
你若是學生,顯示版本:「AI幫你整理重點!」
你若是教授,顯示版本:「請勿抄襲,這是學術資料!」

維基百科終於懂得「因材施教」——只是這次,學生和老師都在用同一套AI。


🤖 六、AI寫百科,人類幹嘛?

別慌,人類還是有價值的——至少在幽默感上。
AI可以寫「正確的答案」,但它不懂「錯得多漂亮」。
例如,問「貓為什麼會呼嚕」,人類版本會說:

「因為牠快樂、舒適,有時候是想療癒自己。」
AI版本會說:
「因為生理構造導致聲帶震動頻率共鳴產生低頻聲波。」

聽完誰比較想睡?
這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我們能讓知識變有趣!


🏁 七、結語:AI寫百科,人類寫人生

ChatGPT或許會改變維基百科的寫作模式,
但它改變不了人類對「知道真相」的執著。

未來的維基百科,也許是AI與人類共筆的作品:
AI負責速度與準確,人類負責故事與靈魂。

換句話說——

ChatGPT寫出知識,
維基百科保存知識,
而人類,仍然是讓知識「值得被記住」的那一群人。


🪶尾聲:如果維基百科有情緒

它可能會在某天夜裡對ChatGPT說:

「謝啦兄弟,有你我壓力變大了。」
ChatGPT微笑回:「別客氣,反正資料我都從你那裡學的。」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Windows 11 25H2 升級了,有什麼新功能值得推薦?——微軟小更新,大人類心理安慰

 



        你升級到 Windows 11 25H2 了嗎?恭喜你成功踏上「看似沒變、其實微妙」的新版本。
微軟這次的更新,就像理髮店老闆對你說「我幫你修一點點就好」——結果看起來差不多,但心裡總覺得舒服一點。

這次 25H2 的登場沒有煙火、沒有倒數計時,也沒有「重新設計桌面」這種會嚇壞長輩的變動。
但微軟偷偷在角落加了些貼心小功能、修掉幾個詭異老 bug,還附贈一點 AI 魔法,讓你的電腦在你打哈欠時,多了點存在感。


🌟 一、AI 右鍵功能:你的檔案總管也懂聊天了!

先說最有「未來感」的部分——檔案總管右鍵。
過去右鍵選單的用途,大多是「複製貼上」或「刪掉錯的東西後懊悔」。
現在,它多了一個新玩意兒:AI 動作(AI Actions)

想像一下,你右鍵點一張圖片,電腦跳出選項:「幫我生成標題」、「幫我壓縮」、「幫我改變背景顏色」,甚至「用 AI 幫我摘要這份文件」。
是不是突然覺得右鍵變得有靈魂了?
微軟表示這是為了讓使用者「更自然地運用 Copilot」,但老實說,這就像在便利商店發現老闆偷偷加了自助咖啡機——明明不是大事件,卻令人感動。

目前這個功能仍在逐步開放,不保證每台電腦都有,但如果你看到「AI 動作」出現在選單裡,請對它微笑。畢竟這是電腦在努力跟上時代的表現。


🖥️ 二、通知中心升級:終於懂你有「第二螢幕」!

副螢幕使用者過去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通知永遠只跑主螢幕。
結果你正專心看報表,主螢幕卻在另一邊閃「Teams 的王主任上線了」。
現在好了!25H2 終於讓通知中心有智慧地在副螢幕上出現!

是的,微軟居然花了三年才修好這件人類基本需求的問題。
不過,我們還是給它掌聲,畢竟這是人性化的重要一步。
從今以後,你的副螢幕不只是拿來放 YouTube 或股票走勢,它也能收到系統通知。
多功能螢幕人生,正式升級。


🎚️ 三、音量亮度浮窗可移動:視覺潔癖者的救贖

還記得那個每次調音量時,會突然出現在螢幕中央、擋住 Netflix 男主角臉的黑框嗎?
現在它終於可以移動位置了!

這個功能讓人有點想哭。
對於視覺整潔狂、UI 完美主義者,或是單純討厭被黑框嚇到的使用者,這絕對是救贖級更新。
你可以把它放到角落、邊緣、甚至螢幕底部,讓它安靜地存在,不再搶戲。
這就像電腦終於明白:「我們只想調音量,不想被干擾。」


🧹 四、舊工具退場:微軟的「大掃除行動」

25H2 裡還藏著一場「軟體界的斷捨離」。
微軟正式移除了幾個陪伴我們多年的老工具,包括 PowerShell 2.0WMIC(命令列管理工具),還有幾項歷史悠久、沒人想打開的元件。

你可能會懷念,也可能根本沒聽過這些名字。
但這些工具就像家裡角落那個不知何時買的跑步機——你沒在用,它卻佔空間、吃資源。
微軟終於下定決心丟掉它們,好讓新功能能跑得更順。

這就像微軟在說:「我們不是老人痴呆,是為了迎接 AI 未來。」


🧠 五、Copilot 小升級:AI 秘書越來越懂事

雖然 Copilot 還沒變成你的私人助理,但它學會了更多生活技能。
例如:

  • 可以幫你控制系統設定(像是開啟藍牙、關掉夜間模式);

  • 幫你摘要文字、生成簡報草稿;

  • 甚至能在部分應用程式中直接回應。

它仍有點笨、有時會裝懂,但至少現在願意幫忙。
未來微軟預告會讓 Copilot 能在更多應用中「主動協助」,像是 Outlook、Excel、Word 等。
到那時,電腦也許真的會變成你上班時唯一的朋友(雖然它不會請你喝咖啡)。


⚙️ 六、性能、更新與安全性:低調卻實用

如果你期待升級後電腦跑得像剛裝 SSD,那恐怕要失望。
25H2 的性能提升屬於「潤物細無聲」級別:

  • 系統開機稍微快了一點;

  • 記憶體管理更有效率;

  • 更新檔安裝時間縮短了些;

  • 支援期延長至 2034 年(Enterprise 版本)。

這意味著你可以安心用好幾年,不用每次更新都提心吊膽。
而且新的安全機制更嚴謹,微軟把部分 Defender 與帳號安全功能整合,讓電腦不再像以前那樣「沒事就問你要不要重開機」。


🧩 七、界面小變動:細節控的樂園

微軟這次還偷偷調整了一些小地方,例如:

  • 檔案總管速度更順、介面更平滑;

  • 字型渲染更清晰,看久不會眼酸;

  • 鎖定畫面與登入介面更一致,不再像兩個設計師吵架的成果;

  • 開始功能表更聰明,能根據你常用程式自動排序(雖然有時會自作主張地太積極)。

這些小變化累積起來,就像你換了新眼鏡——世界沒變,但看起來更順眼。


😂 結語:這次更新沒有驚喜,卻讓人安心

Windows 11 25H2 並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場「關懷使用者的微整形」。
它不炫技、不改天換地,只是讓那些你每天面對的小不爽,少了一點。

就像有人幫你把書桌擦乾淨、飲料換成新的吸管一樣——沒什麼大不了,但很貼心。
微軟終於從「工程師思維」變成「人類思維」,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所以,如果你升級後覺得「怎麼沒什麼不同」,那其實是一種幸福。
畢竟在這個到處都在變快變貴的時代,有個系統願意穩定陪你、不亂搞,就是最好的升級。


💡 總結一句話:

Windows 11 25H2 沒讓你尖叫,但會讓你點頭微笑。
微軟這次不是要讓你驚艷,而是讓你少翻白眼。

KB5067036:一場讓電腦也「精神分裂」的更新鬧劇!

  讓我們熱烈歡迎微軟(Microsoft)的最新力作:   Windows 11 版本 25H2 和 24H2  KB5067036 更新!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某種高階加密貨幣或未來戰鬥機型號,但實際上,它只是 Windows 11 的一個可選預覽補丁。每次當你以為電腦生活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