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如何使用 European Institute for Computer Antivirus Research(簡稱 EICAR)官網的「反惡意軟體測試檔案」下載頁面(網址:https://www.eicar.org/download-anti-malware-testfile/)來測試你的防毒軟體/惡意軟體掃描系統。偷偷告訴你:這檔案不是病毒,但你的防毒軟體可能會把它當病毒處理,這正是它的目的。好了,請系好安全帶,我們開始搞笑又實用的操作流程吧。
一、先來點背景:這個檔案是什麼鬼?
在你動手之前,先搞清楚背景,免得看起來像電腦盲還要拿著檔案問防毒公司「這是病毒嗎?」。
根據 EICAR 官網說明:
-
該「測試檔案」是由 EICAR 與 Computer Antivirus Research Organization(CARO)共同開發,目的是「用一個安全的、不是病毒的檔案,來測試防毒軟體的反應」。
-
它並不含任何真實病毒碼,對電腦系統不會造成破壞,但大部分防毒軟體會「以為它是病毒」並對它做出反應。
-
官方也強調:你下載這檔案是「自擔風險」的,因為你的防毒軟體可能會把它隔離或刪除。
換個比較戲劇化的比喻:這檔案就像防毒軟體世界裡的「假火災警報鈴」,按下去你看消防隊有沒有起來跑,而不是真的放火燒辦公室。你不會被燒傷,但看得出系統反應夠不夠快、有沒有問題。
二、為什麼你可能需要用它?
Ok,大家通常都裝了防毒軟體,為什麼還要測試?好問題。
這裡有幾個情境你可以想到:
-
如果你是 IT/資安人員,你想確認企業裡的防毒系統或惡意軟體掃描機制「真的有在動」。你不想等到被真病毒攻擊時才發現「咦?我家的防毒沒反應?」
-
如果你只是普通使用者,好奇你的防毒軟體有沒有「在發揮作用」,拿這檔案來測試是個安全(相對安全)又簡單的方法。
-
若你剛建一個掃描機器或雲端掃描服務,想測試檔案上傳後是否被偵測。
簡言之:你是要「確保監控系統/防毒系統真的會響鈴」,不是拿真病毒來試(那風險太高、太傻了)。
三、實作教學:逐步操作流程(來點歡樂加油添醋)
下面我們一步一步操作,讓你從零到有「我測試過了」的爽感。
步驟 1:進入下載頁面
開你的瀏覽器(可以是 Chrome/Firefox/Edge/Safari,隨便,但別是用極度古老的 IE6,那會比較像重灌教學)。進入網址:
https://www.eicar.org/download-anti-malware-testfile/
你會看到頁面有 “Anti Malware Testfile” 的說明,檔案格式的選項(.com、.txt、.zip、一層壓縮、兩層壓縮)等等。
頁面也有寫明:「如果你下載這些檔案,你可能會被防毒軟體抓起來」的提醒。
步驟 2:選擇檔案格式
在頁面你會發現四種版本:
-
eicar.com(68 Bytes)
-
eicar.com.txt(文字檔)
-
eicar.com.zip(壓縮檔)
-
eicar.com-2.zip(兩層壓縮或加深)
為了測試最基本功能,我建議從第一個「eicar.com」開始。如果它成功被你的防毒偵測到,那表示基本功 OK。如果你想進階測試壓縮檔、壓縮內再壓縮的情境,就試壓縮版本。
步驟 3:下載檔案
點擊你選擇的版本,下載到你電腦的明確、可控位置(例如你的「桌面/EICAR_Test」資料夾),這樣你知道它在哪裡、方便後續操作。
提醒:在下載前關閉或暫停任何可能會對該檔案自動刪除的防毒功能也許會有幫助(如果你想看到完整流程反應),但如果你怕麻煩,也可以直接下載、看防毒軟體“自己”反應。
步驟 4:看防毒軟體反應
下載完畢後,觀察你的防毒軟體(或惡意軟體掃描工具)是否:
-
立即跳出警告視窗;
-
把檔案隔離或刪除;
-
在掃描中被標註為「EICAR-AV-Test」或類似名稱;
若有以上反應,就證明你的防毒機制能偵測這個「假病毒」檔案。如果沒反應,那可能表示: -
防毒軟體被停用/功能弱;
-
或你下載的位置被防毒跳過/監控未開啟;
-
或壓縮層級(如果你用壓縮版)防毒沒掃到壓縮內部。
步驟 5:測試壓縮內部(進階玩法)
如果你還想更 KPI(關鍵指標)級的測試,可以用「.zip」版本或「兩層壓縮 .zip → .zip」版本來試。根據官方說明:
“Good scanners will detect the ‘virus’ in the single zip archive and may be even in the double zip archive.” EICAR
也就是說,一些防毒軟體連壓縮裡再壓縮裡的這種“深藏版”都能掃到,那你就知道「你的防毒很給力」。
步驟 6:清理檔案並回歸正常
下載、測試完畢後,你可能會發現防毒軟體已經隔離或刪除該檔案。如果沒有,也建議你 主動刪除或隔離該檔案。
官方也提醒:若防毒軟體「自動隔離」導致你自己沒辦法刪除檔案,他們(EICAR)也不提供針對每款防毒軟體的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檔案雖安全,但被當作病毒處理,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操作完要做完清理,以免造成混亂或誤警報。
四、幾個操作注意事項&幽默小提醒
來點小提醒/坑/趣味文案,讓你操作更安全也更愉快。
-
請在可控環境進行:這檔案雖沒病毒,但你的防毒軟體可能會跳出很多警示。如果你在「重要工作電腦」上操作,建議先備份或在虛擬機/測試環境操作。
-
不要跟真正的病毒搞混:如果你看到 *.exe 或 *.dll 的奇怪檔案,那可能是真正的病毒,不是這個 EICAR 測試檔案。別冒險。
-
測試後不要裝作沒事:如果防毒軟體沒反應,可能你連基本設定都沒打開。別以為你有裝防毒就萬無一失,這時候要趕快檢查設定。
-
別把這檔案當什麼“病毒測試神器”給同事亂傳:你傳過去可能引來一堆安全人員拍手、也可能引來一堆「你在惡作劇嗎?」的回應。除非你有說明這是測試檔,否則搞不好被列進內部安全事件。
-
別當成萬能掃描保證:即使你防毒軟體可以偵測 EICAR 檔案,並不代表它能偵測所有真正的惡意軟體。這只是「最低標檢測」之一。換句話說:「我看到了假火災警鈴響,還不代表真的火災時我能活命。」
五、結語:你成為防毒英雄了(小小誇飾)
恭喜你!如果你跟著本文操作完了,那你已經成功讓你的防毒軟體「自動或手動偵測」了一個假病毒檔案。你可以在開心的同時暗自竊喜:
「嗯,我的防毒軟體應該還沒放假。」
當然,如果沒有反應,那也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個提醒:是時候重新審視防毒策略、設定與流程了。說不定你就需要升級、重新安裝或者請資訊安全專業人員來檢查。
最後,用一句幽默收尾:
「就像你定期驗火警鈴、但你不會真的放火燒房子那樣,這個測試檔案就是你安全意識的小警報:響了就對了,沒響就要問候自己的安全習慣。」
希望你在操作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沒有被警報拖去挨罵。若你日後想進階測試,比如防毒軟體的 雲端掃描、壓縮包內惡意程式偵測、或是 行為監控型防惡意軟體 的測試方法,我這裡隨時幫你搞笑教學+技術解說。好了,去當你的電腦安全英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